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台北縣, Taiwan
在網路上有幸與你相識是彼此的緣份 願每一位朋友都有多采多姿的美好生活喲! 衷心祝福大家......

三聚氰胺是什麼

三聚氰胺(化學式:C3H6N6),俗稱密胺、蛋白精,IUPAC命名為「1,3,5-三氨基-2,4,6-三嗪」,是一種三嗪類含氮雜環有機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它是白色單斜晶體,幾乎無味,微溶於水(3.1g/L常溫),可溶於甲醇、甲醛、乙酸、熱乙二醇、甘油、吡啶等,具毒性,不可用於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
三聚氰胺是氨基腈的三聚體,由它製成的樹脂加熱分解時會釋放出大量氮氣,因此可用作阻燃劑。它也是殺蟲劑環丙氨嗪在動物和植物體內的代謝產物。
合成
三聚氰胺最早被李比希于1834年合成,早期合成使用雙氰胺法:由電石(CaC2)製備氰胺化鈣(CaCN2),氰胺化鈣水解後二聚生成雙氰胺(dicyandiamide),再加熱分解製備三聚氰胺。目前因為電石的高成本,雙氰胺法已被淘汰。與該法相比,尿素法成本低,目前較多採用。尿素以氨氣為載體,矽膠為催化劑,在380-400℃溫度下沸騰反應,先分解生成氰酸,並進一步縮合生成三聚氰胺。
6 (NH2)2CO → C3H6N6 + 6 NH3 + 3 CO2
生成的三聚胺氣體經冷卻捕集後得粗品,然後經溶解,除去雜質,重結晶得成品。尿素法生產三聚氰胺每噸產品消耗尿素約3800kg、液氨500kg。
按照反應條件不同,三聚氰胺合成工藝又可分為高壓法(7-10MPa,370-450℃,液相)、低壓法(0.5-1MPa,380-440℃,液相)和常壓法(<0.3MPa,390℃,氣相)三類。

國外三聚氰胺生產工藝大多以技術開發公司命名,如德國巴斯夫(BASF Process)、奧地利林茨化學法(Chemical Linz Process)、魯奇法(Lurgi Process)、美國聯合信號化學公司化學法(Allied Signal Chemical)、日本新日產法(Nissan Process)、荷蘭斯塔米卡邦法(既DSM法)等。這些生產工藝按合成壓力不同,可基本劃分為高壓法、低壓法和常壓法三種工藝。目前世界上技術先進、競爭力較強的主要有日本新日產Nissan法和義大利Allied-Eurotechnica的高壓法,荷蘭DSM低壓法和德國BASF的常壓法。

中國三聚氰胺生產企業多採用半乾式常壓法工藝,該方法是以尿素為原料0.1MPa以下,390℃左右時,以矽膠做催化劑合成三聚氰胺,並使三聚氰胺在凝華器中結晶,粗品經溶解、過濾、結晶後製成成品。

化學性質
遇強酸或強鹼水溶液水解,氨基逐步被羥基取代,先生成三聚氰酸二醯胺,進一步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一醯胺,最後生成三聚氰酸。
用途
三聚氰胺是製造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密胺塑料)的原料。該樹脂有時也被俗稱為三聚氰胺,常用於製造日用器皿、裝飾貼面板、織物整理劑等。在中國,日常生活中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即密胺塑料)最常見的應用是一類被稱為「美耐皿(又稱密胺碗)」的塑料碗碟。這類器皿的物理性質非常類似陶瓷,堅硬不變形但又不像陶瓷那樣易碎。常常標有「不可以在微波爐中使用」的警示,因為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即密胺塑料)受熱後有可能散發毒性。

三聚氰胺還可以與乙醚配合作紙張處理劑,在一些塗料中作交聯劑,以及阻燃化學處理劑等。

毒性研究

目前廣泛認為三聚氰胺毒性非常輕微,動物實驗中大鼠口服的半數致死量大於3克/公斤體重。根據1945年的一個實驗報導:將大劑量的三聚氰胺飼餵給豬、兔和狗後沒有觀察到明顯的中毒現象。。三聚氰胺的半數致死量(LD50):(對鼠的實驗結果)4.1 g/kg - 氰尿酸三聚氰胺(Melamine Cyanurate),6.0 g/kg - 三聚氰胺,7.7 g/kg - 氰尿酸(Cyanuric acid)。就毒性來說,兩種單體的化合物「氰尿酸三聚氰胺」要比另兩種單獨存在時要強。
對於三聚氰胺形成腎結石的機理並不是很清楚,初步研究認為由於加工過程中的某些原因使得三聚氰胺中常常混有三聚氰酸,兩者緊密結合形成不溶於水的網格結構。[來源請求]攝入人體後由于胃酸的作用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相互解離並被分別通過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並最終進入腎臟。在腎細胞中兩者再次結合沉積從而形成腎結石,堵塞腎小管,最終造成腎衰竭。由於三聚氰胺結石微溶於水,對於成年人,由於經常喝水使得結石不容易形成。但對於哺乳期的嬰兒,由於喝水很少並且相比成年人腎臟狹小,造成更容易形成結石。這也是2008年中國嬰幼兒奶粉污染事件中受害者基本為嬰兒而很少見到其他年齡階段的兒童或成人的原因之一。中國衛生部對於該污染事件的指導治療方案中,對於三聚氰胺造成的輕度結石,推薦使用大量飲水的方法來消除,也是基於這個原理

反式脂肪..也是身體殺手之一囉

最近被毒奶粉事件發生後才知,原來..還有一個叫反式脂肪的東西會傷害心血管..吐血吐血..看起來不只腎臟 連心血管都很危險





【沈能元、栗筱雯╱台北報導】攝取過量反式脂肪易傷害心血管,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天攝取不應超過二點二公克,但最新調查發現,國內至少有十七種市售零食,都含過量反式脂肪,部分產品每百公克含量甚至超出世衛建議值的二點五五倍。衛生署官員表示,反式脂肪確實不利健康,將宣導業者製程改用健康油品,或在外包裝上加強警語。


危害健康
台灣健康醫院學會在今年六至八月間,到超市、大賣場,調查餅乾類零食包裝上的反式脂肪含量,結果有十七款知名零食含過量的反式脂肪。
增心血管病風險
該會理事長邱淑媞昨召開記者會,指反式脂肪不利健康,且國內未有食用上限規定,呼籲民眾應注意。
台北市立醫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師張惠萍表示,植物油在氫化後,可延長加工食品保存期限,但過程中易產生反式脂肪,這是一種比動物油更危害健康的油品,許多研究均顯示,人體若每天攝取超過五公克的反式脂肪,將增加二成五的機率罹患心血管疾病。
該學會所找到的十七種零食不乏知名食品,如樂天小熊餅、POCKY百琪限定粒粒棒、新貴派巧克力等。
8根就超出上限
邱淑媞表? 荆词街静焕】担佬l組織已訂出每人每天不應攝取超過二點二克上限,但以POCKY百琪限定粒粒棒為例,每一百公克所含反式脂肪量,竟高出世衛建議值二點五倍,吃個八根就可能超出上限。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處長蕭東銘說,現無法令可規範食品業者不得使用反式脂肪,但基於維護國人健康立場,將道德勸說業者別再使用反式脂肪,並擬在原規定「食品須標示反式脂肪量」外,再強制其標示「每人每天不應攝取超出二點二克」的警語。
家長:不敢買了
引進樂天小熊餅的台灣樂天製菓品牌經理鄭伊寧昨說,總公司已在研究降低反式脂肪含量的配方。滋露巧克力製造商則說,若不用反式脂肪,將增加成本,「現階段很難辦到」。
育有一名四歲小孩的蔡太太說,以前常買這些零食給孩子吃,現知可能有害健康,「以後不敢買了。」